广州都市报

您现在的位置: 白朗县 > 白朗县习俗 > 梅娘杨絮白朗萧红研究

梅娘杨絮白朗萧红研究

发布时间:2017/12/22 16:37:25
?点一点有惊喜?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3级硕士庄培蓉、徐隽文、吴璇和徐海玲在刘晓丽教授的指导下,分别以女作家梅娘、杨絮、白朗和萧红为研究对象,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并于今夏顺利毕业。现将四位同学的研究成果与各位分享,请多批评指教。拙文亦算是毕业薄礼,献给诸位指导过和爱护过我们的师友,愿这一路相伴花香不散,永以为念。

迎合、背离与反思:

梅娘年代作品研究

——以《亦报》、上海《新民报》晚刊和香港《大公报》上的作品为中心

庄培蓉摘要梅娘是伪满及华北沦陷区的著名女作家,而在年抗战胜利到年其复出文坛之间,“梅娘”之名没入历史。然而,出人意料的是,在20世纪50年代,梅娘以各种化名在《亦报》、上海《新民报》晚刊和香港《大公报》上发表了大量小说、散文和随笔,形成了鲜为人知的创作高峰。此前的梅娘研究,集中于对其早、晚年(三、四十年代及改革开放后)创作的研究,而梅娘50年代作品尚处于搜集整理阶段,亦无相关研究。这一批作品,作为梅娘创作生涯的中间、过渡阶段,是考察其创作转型的重要依据,也是缝制、补充完整“梅娘图景”的重要原料。同时,已有对解放区作家50年代创作的研究,相应的沦陷区作家研究则显不足,因而,聚焦于梅娘这一个案,考察其与主流话语的对话方式是有必要的。此外,50年代梅娘与三份报刊的互动、梅娘与媒体人的交际脉络,都值得梳理和挖掘。本文分为三章,第一章探讨梅娘何以能在《亦报》和《新民报》上持续发表作品。笔者从报人人脉、报刊环境和作家自身三个方面切入,注重对报刊史的梳理和对梅娘《新民报》上的小说加以分析,呈现出梅娘在创作实践上对主流话语的积极迎合和微妙背离;第二章是对梅娘50年代作品修改的研究,首先探讨梅娘如何与《大公报》结缘,其次从梅娘在《大公报》和《新民报》上重复发表的散文入手,对两个版本进行呈现、对比和分析,最后结合两报的报刊环境探讨版本差异的原因。该章对《大公报》的报刊史做了梳理,侧重对两报上梅娘散文的研究,呈现出梅娘针对不同报刊环境,通过修改这一方式,展现了对主流话语敏锐、灵活的应变能力;第三章在前两章基础之上,考察梅娘50年代作品中对社会、家庭现象的反思。通过对比梅娘晚年回忆与50年代作品中的重叠部分,沿着“回声”追溯到“原声”,探讨梅娘在迎合/贴合与背离/游离中的“产出”——反思/思考,梅娘如何呈现自己的思考以及促成作家反思的因素。由此,展现梅娘50年代作品中“迎合/贴合”、“背离/游离”与“反思/思考”的复杂特质,呈现一个沦陷区作家的矛盾性和复杂性。本文以梅娘50年代报刊上的作品原文为主,结合梅娘早晚年作品、报刊史、50年代的报刊内容等相关史料,以文本细读、史料搜集、爬梳和辨析、对比研究等方法展开。意在探讨此时作家梅娘在创作实践上与主流话语构成的关系,在与新中国的磨合中发出了怎样的声音,以此呈现一个出身复杂的沦陷区作家在解放后的命运。同时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
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balangzx.com/blxxs/1542.html

热点文章
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推荐文章
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网站简介 | 发布优势 | 服务条款 | 隐私保护 | 广告合作 | 合作伙伴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地图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