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都市报

您现在的位置: 白朗县 > 白朗县小吃 > 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,这句俗语是地

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,这句俗语是地

发布时间:2024/5/9 10:49:54
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 https://m.39.net/pf/a_4508636.html

古代百姓最重要的就是生存,他们不像现代人有条件去追求更好的生活,在生产水平不高的年代能够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幸福。

然而事实是那个年代活下去很不容易,暂且不说粮食产量高低的问题,光是很多政策就让百姓们喘不过气。

收成好的年代遇到很重的赋税,当年也不能剩下多余的粮食。若是遇到饥荒的年代,朝廷划拨的赈灾款到当地已经所剩无几,层层克扣到百姓们手上更是少得可怜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很多人都会选择错误的道路,成为占山为王的土匪。

若是能够保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,再齐心协力争取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,没有人愿意选择刀尖上舔血的日子。

而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,“山东出响马,河南出蹚将”,“响马”的意思就是土匪,也就是说山东出现土匪的频率很高。

那么“河南出蹚将”又是什么意思呢?难道这是古代的“地域黑”吗?有何历史渊源?

一、山东响马

“响马”的来历,其实和明朝推出的政策有关,当时明朝统治者推行马匹“民牧”政策,朝廷会从山东、河北、安徽等省份纳征马匹,若是上交的马匹数量不够,养殖的人家还需要赔偿。

很多养马的人家因为支付不起巨额的赔偿,无奈之下只好成为“响马”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土匪。这些人成为响马之后,便以抢劫为生,使得周围的民众都苦不堪言。

从明朝开始到后来的民国时期,山东地区的响马从未断绝,并且这些响马都是成群结队的出现,使得当地官府也拿他们没有办法。

若是真的打起来必定会是一场恶战,官府也没有太大的胜算。并且这些响马在作案前,还会喊出类似于“官兵奈我何?”的口号,同时在马上放出哨箭通知同伙。

隐藏在暗处的响马,听到声音后便会全部出动,开始抢劫路人的财物和行李等等。

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响马案,就是发生在年5月的孙美瑶案,当时孙美瑶带领一千多响马在临城发动了大规模的劫车,路过的车队都损失惨重。

由此可见,最初的响马出现其实是迫于生存,或许后来很多心术不正的人觉得这样的方式来钱快,便毅然决定加入响马的队伍。

二、河南蹚将

“蹚将”最初的称呼其实是“蹚匠”,大概在晚清到民国年间,河南宝丰、汝州、鲁山、伊阳等山区地带有这样一支流动队伍,他们是由木匠、石匠、铁匠等人组成。

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,就是农民工队伍,他们这行人每到冬天就会出来活动,在周围找梯田、农田灌溉工程的修建、修理工作,人们将这只队伍成为“蹚匠”。

若是能够顺利的找到工作,他们就是本本分分的手艺人,可若是找不到心仪的工作,那么他们就很可能成为当地流窜的土匪。

等到民国时期,当时社会环境比较混乱,这些“蹚匠”直接放弃正当的工作,转而成为土匪,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“蹚将”。

他们占山为王,专门打劫过路的行人,因此“蹚将”其实也是土匪的代名词。比较出名的“蹚将”就是河南省宝丰县绿林首领白朗,他曾经组织过农民起义,借此反对袁世凯的统治。

白朗率领自己的部下,先后攻打下50余座城池,但是最终还是被段祺瑞镇压,这次农民起义以失败告终,同时也是我国最后一次农民起义。

三、“响马”、“蹚将”是地域黑?

这句俗语流传到现在,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典型的地域歧视,实际上祖辈们的本意并非如此,他们只是客观的陈述当时的社会现象。

所以那些认为这句俗语是地域黑的人,明显是自己有这样的想法,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?

现在网络社会比较发达,很多人动不动就在网络上挑起性别对立或者是地域歧视等等,这其实都没有必要。

或许只有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过得不如意的人,才会如此在网络世界寻找存在感,想来也比较可悲。

结语

当然这句俗语都是描述以前的现象,现如今我国的治安环境很好,土匪早就已经销声匿迹了。

再者现在只要能够认真工作,无论什么样的职业,都不可能出现吃不饱饭的现象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balangzx.com/blxxc/13528.html

网站简介 | 发布优势 | 服务条款 | 隐私保护 | 广告合作 | 合作伙伴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地图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