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桐柏山区的竹沟镇,是中原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。以信阳确山县的竹沟镇为中心,河南省委、中原局相继在此开展工作,发展军事武装,团结抗战力量,动员人民群众,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“竹沟”道路。从年初竹沟留守处建立,到年11月“竹沟惨案”的爆发,竹沟成了中原抗战的中心,其蓬勃发展和特殊贡献,被时任中原局书记刘少奇,誉为“小延安”。
群山环绕,历史渊源
抗战全面爆发后,国共两党就南方游击队问题达成一致。在民族危机面前,国民政府将南方红军和游击队,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(简称新四军)。从此,一直活跃于确山地区的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,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。年1月初,中共豫南特委进驻确山县竹沟镇。此后,又设立新四军留守处以照顾伤员和家属。竹沟根据地就此正式确立。
为什么选在竹沟呢?这要从特殊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渊源说起。广义上来说,竹沟根据地不仅仅指竹沟镇,还包括更大范围上的竹沟地区,“泛指确山西部山区,是驻马店的确山,泌阳、遂平,信阳市的平桥(原信阳县),南阳市的桐柏三市五县区结合部”。本就是人口聚居之地,又充斥着权力的真空地带,很容易就成为武装力量的聚集地。
群山环绕,易守难攻,素有“中原腹地、豫鄂咽喉”之称的竹沟地区,历朝历代都是重兵把守。明清时期,政府在此驻扎军队。清末民初,河南捻军和白朗起义军都曾活动于这一带。多年的战乱,人民生活疾苦,然而当地政府却置若罔闻。因此,农民起义军、土匪散勇、革命武装,都能在竹沟、确山等地,成为不可小觑的武装力量。
年秋,党组织派李畔林、张家铎、马尚德(杨靖宇)、李鸣歧、张耀昶等人,回到家乡确山开展工作。他们利用乡里关系发动农民,成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。为了反抗当地军阀,推翻沉重的苛捐杂税,马尚德、张家铎召开了确山第一次农民协会代表大会,成立了确山县农民协会。年4月,农协领导了声势浩大的确山农民暴动,并打出了“确山农民起义军”的旗号。大革命失败后,革命者又发动确山刘店秋收起义,组建农民革命军,后来成为豫鄂皖红军游击队。
加强领导,民众动员
为了生存,游击队在确山、信阳、泌阳地区采取隐蔽的方式,一个村一个村的建立游击据点。同时对群众宣传教育,打造良好的群众基础。全面抗战爆发后,红军游击队改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,公开打出了抗日的旗帜。年11月,豫南抗日独立团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,以周骏鸣任团长,王国华任政委。有了革命的武装,整个竹沟根据地更加有力。
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,年5月,河南省委迁至竹沟;同年11月9日,中央中原局在竹沟成立,竹沟根据地不仅成为河南的抗战中心,而且是整个华中和中原地区的领导核心。中原局以刘少奇为书记,刘少奇、朱瑞、朱理治、彭雪枫、郑位三为中央中原局委员,统领长江以北河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苏地区党的工作。中原局之下,中共豫南特委改为中共竹沟地委,下设中共竹沟县委,形成自上而下的领导机构。
有了坚强的领导,开展民众动员也就事半功倍。各级党组织下设军事、统战、群工、宣传、妇女等部门,专门负责开展细致有效的民众动员工作。除此之外,竹沟地区还成立了党领导的群众自发组织,如竹沟青年抗日救国会、妇女抗日救国会、商民抗日救国会、农民救国会、少年先锋队、儿童团等。一些进步团体也纷纷来到竹沟活动,如河南战时教育工作促进团、开封儿童剧团、光明话剧团。
眼前的热闹景象,让刘少奇(化名胡服)不禁感慨,“延安有党的领导,竹沟也有党的领导;延安有窑洞,竹沟也有窑洞;延安有抗大,我们这里有党训班;延安有延河,竹沟有大沙河。这里真成了小延安。”
白皮红心,团结抗日
在党中央和中原局的领导下,竹沟抗战基地蓬勃发展。军事上壮大了队伍,新四军二、四、五师都从这里走出;政治上锻炼了干部,团结一切可以抗日的力量。尤其是独创的“白皮红心”政权,更是成为统一战线的创举。
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,对军队和武装力量的发展,成为根据地的重要导向。自彭雪枫来到竹沟后,他就着手对第八团队进行整编,吸收教育周围的地方武装,扩大了革命队伍。第八团队开赴皖中敌后战场后,坚持抗战并发展壮大,后来成为新四军二师的基本力量。
留守在竹沟的两个连和教导队学员多人,他们与坚持在豫东的抗日先遣队、三支队,共同组成新四军游击支队,这支部队后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。而李先念则率领新四军独立游击队,从竹沟向南挺进武汉,在湖北等地开展工作。之后,组织部长陈少敏率竹沟留守处的3个中队和50多名干部,共多人南下鄂中,陈、李汇合后,部队迅速发展,成为新四军第五师的基干力量。
与此同时,对军政干部的培养也在进行。彭雪枫创建了竹沟军事教导大队,仿照延安抗大的形式,以游击战术为主要课程,另开设马列主义理论、政治经济、敌工、历史等课程;军事教导大队之外,还开办了青年、妇女,供给、卫生,机要、电台、司号等各专业训练班。竹沟还开办了河南省委党校,即竹沟党训班,对外称为竹沟新兵训练队。党的干部速成班、党的基层干部培训班相继成立,竹沟俨然成为抗战中党员干部的成长摇篮。
当然,最值得称道的是创立“白皮红心”的政权。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避免制造摩擦的风险,因此一定要讲究策略和方法。“白皮”指表面上是国民党办的,“红心”则指实际为我共产党组织所控制。位于国民党统治区的竹沟地区,不能公开组建党的政权组织,当地党组织就创建了这种新型政权形式,即在商救会、妇救会、青救会等抗日救亡团体的基础上,成立了由共产党秘密领导的县农民协会。刘少奇对这种农民自卫会政权形式,就曾给予高度评价。
后记
竹沟根据地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,不会被历史湮没。这里走出了两位国家主席、七十多位将军,培养了大批干部、军队,成为中原抗战的中流砥柱。作为新四军成长壮大的重要基地,作为中原地区抗战的战略指挥中心,她的光荣历史,将永远铭刻在祖国和人民心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