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“民国范儿”是什么碗糕?
很多人怀念所谓的“民国范儿”,什么是“民国范儿”呢,确实一言难尽。
著名画家陈丹青曾经有个著名的采访,长篇大论,详细讨论了什么叫“民国范儿”。他认为民国的“可爱之处”在于:
相对人人梳辫子的大清,民国才是不折不扣的新中国。胡兰成的说法比较可喜而平实,他说:民国好比是“新做人家”,凡事初定,气象清新。你看所有民国老照片,虽是黑白的,陈旧的,沧桑岁月,可是细看进去,一本正经的天真淳朴。抗战时期知识妇女们笑嘻嘻扛着大刀,天真得可笑可怜,不过是拍张照。你看阮玲玉周旋那份嗲,那份柔弱,也属憨态可掬,哭着哭着,又笑起来。民国男女的婚恋聚散,也是一绝,动不动登报发启示。跑去延安的不少青年,动因是为逃婚,你看延安时期黑白记录片,一帮女青年排队拉手团团转,跳舞唱歌,也是质朴未凿,一派天真,又像发嗲又发狠,那是天津南京女子大学带过去的西洋集体舞……
民国范儿?不少人说,那时候虽然穷了点,但是人性张扬、推陈出新,大师辈出。真的是这样吗?
二、“民国范儿”其实是“战乱范儿”?
民国前后经历了38年,年,辛亥革命爆发,推翻了清朝的统治,次年中华民国创建。从辛亥革命创建民国到年蒋家王朝垮台为止。几乎没有一年没有战乱。
这些战争包括以下四类,简单列举部分:
1、南方革命党和北洋军阀之间的战争:
年——年,爆发很多次反北洋军阀的战争,包括二次革命、白朗起义、护国运动、反对张勋复辟战争、护法运动、以及第二次护法运动。
年至年,北伐战争。蒋介石在名义上“统一”了中国。
2、军阀之间混战:
年,南北议和成功之后,清朝末代皇帝退位,北洋军的曹锟部下发动兵变。
年7月——年,军阀之间持续发展战争,包括南北军阀大战、直皖战争、二次直奉战争。
北洋军阀年,中国12个省大旱,死亡数十万人。
年——年,虽然中国名义上统一了,但是新军阀内战——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相继爆发了。
3、外国侵略战争:
—年,沙俄支持外蒙古独立,袁世凯派兵收复内蒙古;年,北洋将领徐树铮率兵一度收复外蒙古。
年,日本以对德宣战为由,入侵中国青岛等地。
年,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,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,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。此后几年,日本相继对山东、上海、河北等地持续用兵。
年—年,日本全面侵华战争
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中国受害儿童4、蒋介石镇压革命
年,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,背叛了革命。南昌起义爆发。
年—年,蒋介石对全国各地红色革命根据地发动多次“围剿”。
年——年,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,遭到可耻的失败。
三、“民国范儿”是涂脂抹粉的想象而已
本文提及的采访中对民国战乱轻描淡写,根本就是避重就轻,相比于事关老百姓身家性命的战乱而言,民国时代那些“光鲜亮丽”根本不值一提。
首先,陈丹青偷梁换柱,把在“抗日的堡垒”、“民主的模范”的陕甘宁根据地出现种种新风尚象也当做“民国范儿”,这显然是相当搞笑了。延安时期,明明是新中国的胎儿。
其次,陈丹青引用大汉奸胡兰成的话来形容“民国范儿”,更是贻笑大方。那时候或许一些作家、文人、“大师”的生活比较惬意,但是绝大多数民众,尤其是草根民众更是苦不堪言。
再次,很重要一点,民国时期虽然分为临时政府、北洋政府、南京政府、日本入侵等时期,但是这些不同时期的共同特点,就是兵荒马乱、民不聊生,战乱贯穿整个民国时期。
胡兰成至于民国时期“大师辈出”现象,不过是因为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国民是文盲而被映衬得“熠熠发光”而已。新中国扫盲运动和“科教兴国”的战略推出之后,那些大师与新中国真正的大师,尤其是两弹一星式的大师相比,根本如同烛光和太阳。
民国唯一的贡献就是口号,什么民主共和之类,但是真正解决问题,还是靠新中国。